8月3日至8月8日,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的15名学生与4位老师跨越2000多公里,在杭州与湖州的土地上,深入体验浙江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现代发展。用脚步丈量文明的厚度,用眼睛捕捉发展的活力,用心灵缔结民族的情谊。
一缕古镇风,触摸江南水乡的肌理
浙江湖州南浔古镇的石板路,小莲庄的荷花与嘉业堂的古籍相映成趣。孩子们在古朴典雅的建筑中穿行,走过廊桥,看乌篷船划过水面,听导游讲“四象八牛”的经商故事,感受岁月沉淀的独特氛围。
一汪西湖水,映照家国情怀的底色
在浙江杭州,午后的西湖游船推开碧波,三潭印月的倒影在阳光下摇曳,与亚运会吉祥物“莲莲”头顶的意象重叠,孩子们在山川湖景之间拍照留念,在自然与人文共生的江南美学中徜徉。
岳王庙的楹联刻着《满江红》的名句,师生们在口中默念“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王庙内,“精忠报国”的匾额前,导游讲述着岳母刺字、岳飞抗金的故事,乌兰县的孩子们望着墙上的壁画,眼神里流转的是对英雄的崇敬。
一片青山绿,读懂生态发展的密码
在“两山理念”发源地湖州安吉余村,孩子们沿着乡间小路行走,听当地导游讲述余村从“矿山遍布”到“竹海连绵”的蜕变。孩子们围着村子里的荷花池,看青蛙、抓田螺,在与青海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中嬉戏玩耍。
一所名校梦,点燃逐梦前行的星火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校史馆里,陈列着浙大办校以来数十年的历史文物,从1897年的求是书院到如今的顶尖学府,百年校史里的奋斗故事,让孩子们眼中燃起憧憬的光。
一趟文化之旅,感受文化文明的深远
在湖州吴昌硕纪念馆,乌兰县的师生们见到了吴昌硕的真迹,艺术大师“诗书画印”四绝的成就变得可触可感,文人画中的内涵变得更深刻,孩子们沉浸式进入这位海派巨擘的“文人书斋”里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滋养。
杭州良渚博物院的玉琮展柜前,灯光勾勒出五千年文明的轮廓,孩子们戴上VR眼镜感受虚拟现实,当得知这些玉器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时,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浙江自然博物馆里,孩子们站在恐龙骨骼化石旁,丈量着自己的身高,恐龙的庞大变得具象。
一段民族情,续写交往交流交融的篇章
青海乌兰的少年们带着江南的文化与墨香踏上归途,为期6天5晚的“浙里石榴红・籽籽共成长”青少年夏令营画上了圆满句点。在记录的视频和图片里,有孩子们在西湖边的欢笑,有在余村的沉思,当飞机冲上云霄,孩子们望着舷窗外的之江大地,心里已埋下两颗种子:一颗是对知识的渴望,一颗是对民族团结的珍视。
这场跨越山海的研学,让乌兰的少年们看到了浙江的现代发展,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而这份情谊,终将在岁月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一抹亮丽的民族团结色彩。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的相遇,让各民族的少年们手拉手、心连心,共赴成长之约,共筑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