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异地无忧办”政务服务品牌
助力群众办事告别“两头跑”
1 推动需求供给两端同频共振 一是坚持问需于民。由县政务办牵头,联合属地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助企服务员、村社干部、网格员、志愿者以及企业党建部门、妇联等相关力量组建“1+5+N”服务保障团队,通过走访外来人员比较集中的企业园区、乡镇街道,发放并收集1.2万余份政务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助力部门精准补齐“跨省通办”服务短板。二是优化前端服务。根据群众办事需求,梳理出签订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续接、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续接等107项高频“跨省通办”事项清单,编制《“跨省通办”高频事项服务指南》,并通过官媒发布、对接企业等开展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对政策及办事要点知晓度。
2
一是建立县外协同工作网络。依托公安外来人口登记系统,精准摸排来长务工人员主要来源地区,与17省47县(市、区)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明确异地收件、业务处理、责任追溯及意见投诉流程,统一业务流转程序。同时,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微信、浙政钉等搭建“跨省通办”协同沟通机制,及时对接解决业务问题。二是建立县内协调工作网络。对接县内来长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企业,由各企业工会主席兼任“跨省通办”协调员,在工会工作群开辟线上申报受理渠道,企业员工可随时提出相关需求,“跨省通办”协调员了解需求后及时与本地专窗工作人员进行对接,通过“浙里办”、交管12123等APP和“跨省通办”服务协同平台等“一对一”协调办理跨省事项。
3
实现线下线上同步异地办理
一是打造线下“专窗办”。在县政务服务大厅、17个乡镇(街道、园区)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开设“跨省通办”服务专窗,专人专岗受理“异地代收代办”和“多地联办”的“跨省通办”事项。同时,在248个村(社区)建设便民服务代办点,组建专业帮办代办队伍,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如,水口乡针对外来人员多的实际,就近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点,提供身份证遗失补办、医保跨区域使用咨询等服务,实现“便民不打烊”。二是创新线上“云端办”。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等,开发上线政务服务“云晓屋”应用,借助远程视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面对面”沟通、“手把手”指导服务模式。群众只需上传相关资料,应用即可即时生成电子文档自动发送至相关地区的服务专窗,实现异地在线实时审核办理。2022年,共在线远程受理6254件跨省事项,服务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