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铁路湖州东站宛如一条绸带平铺大地。作为沪苏湖高铁的重要站点,湖州东站于日前结顶,远期预计年发送旅客量400万人次左右。
轨道的互通是湖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市区域合作办长三角发展处介绍,今年以来,湖州用好区位交通、生态文明、营商环境的“长板”,找准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的“切口”,全面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奋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
在长三角的画布上,湖州有着“地理C位”的亮色。如今,正巧借长三角地区的平台、人才、文旅等资源,与周边城市互通互融,筑起发展的新高地。
广邀“友朋”筑高地
今年以来,位于南太湖新区的半导体产业园一直处于“奔跑”状态。封测一期和汉天下项目主体竣工,设备陆续进场;北景国测芯片原子钟项目6月落户,厂房设计方案已在讨论,计划8月底开启装修。
“园区由湖州与上海共建。”南太湖新区介绍,园区由新区携手上海张江高科与湖州市产业集团,重点围绕芯片设计与检测行业培育招引项目,已累计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约163亿元。
开放,本身就是一种改革。今年以来,湖州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6月发布的《抢抓沪苏湖高铁开通机遇 全面接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了“精准对接上海大商务、大金融、大会展功能,主动提供配套服务”等目标。
在融入的步伐中,一个个高地“拔节生长”: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加强省际协同,与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上海临港新片区加强合作,今年招商引资已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湖州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优化布局,与上海临港集团深度合作,园区能级正不断提升;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已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3个,总投资超600亿元。
开出“分店”聚人才
连日来,南浔区长三角高层次人才科创基地内的惠智康(浙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内部装修与设备进场正“双管齐下”。企业董事长李得胜告诉记者,他们创业团队核心成员是上海大学毕业的研究生,项目在南浔(青浦)人才科创飞地孵化,预计下个月在南浔试生产。
市外孵化,市内产业化,湖州创新推出的人才科创“飞地”模式异军突起。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人才科创飞地,以类似“开分店”的形式,给予人才差异化奖补政策。截至目前,全市飞地入驻企业203家,引进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才265人。
除了到市外“开分店”,湖州还在市内下功夫。近年来,伴随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等科研平台投入使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学军中学浙工大附属学校等民生设施签约落地,我市破解大城市虹吸效应,吸引优秀人才来湖发展。
如今,长三角城市中经常可见“湖州身影”。今年以来,湖州赴长三角重点城市举办城市推介、校园招聘、人才项目洽谈等各类招聘活动50余场,推动1127个青年创业项目落户湖州。
锚定“同城”添幸福
“出门旅游便利多了!”近日,市民徐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今年发现的两个“福利”,一个是5月上线的《“青”爱的湖州》青春畅游卡,一票精选长三角50多个热门景点,其中包括上海金茂大厦88层观光厅、苏州周庄古镇、德清莫干山开元森泊度假乐园等;另一个是6月开通的湖州至杭州、南浔至杭州2条城际站点巴士线路,共有48个班次。
不可否认,长三角一体化还有很多“篱笆”和“围墙”,尤其在民生共享领域。为此,今年以来,湖州继续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探索“同城待遇”,让群众享受“一卡通”“一网联”“一次办”。
近日,上海市宝山区政务服务中心通过长三角“一网通办”远程虚拟窗口与南浔区政务服务中心视频连线,帮助上海鸿亮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了解在南浔开办企业的流程。该虚拟窗口以南浔区政务服务云导服应用为模板,去年6月上线。
“之前,跨省办企业需要在两地之间来回奔波,填表提交材料,可能还存在各地材料标准不一的情况。”南浔区政务服务中心介绍,如今工作人员通过屏幕就能指导企业一次性办结业务。
目前,湖州已与长三角41个城市实现电子证照跨省共享互认,68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同时,参与“东方山水韵 自在长三角”等文旅推介活动,今年以来85%的省外游客来自长三角的城市。
市区域合作办介绍,接下来将把握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的契机,推动接轨上海龙头取得新突破,助力湖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结出更多硕果。
3823799-51922-321-长三角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