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徒步环球旅行的人是湖州人潘德明。他的出发地是上海。
潘德明(1908~1976)出生于湖州城北湖郡附小(今湖州宾馆)旁一个“红帮裁缝”的家里,父亲潘福山是湖州有名的裁缝。幼时的潘德明喜欢运动,常到道场山的万寿寺游玩,方丈看他天真活泼,便带他到山巅饱览湖州城中的景色,远眺太湖,这使他眼界大开。方丈还给他讲了唐代玄奘法师历经艰辛和磨难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周游世界的种子。
为了实现周游世界的梦想,潘德明每天踏着晨曦,沿城墙跑步,练就了一双铁脚板。每年暑假父亲去德清莫干山缝衣,他也跟随前往,还时常徒步几十里山路下山帮助采购蔬菜。此外,他还在家门口的运粮河中学会了游泳,能在城西龙溪港的激流中穿梭自如。在东吴大学附中(今湖州二中)读书时,他是“长跑健将”和“跳高大王”。这一切都为他以后徒步环游世界锻炼了强壮的体魄。
1930年春,潘德明在报上看到了一条消息:上海青年李梦生邀集8位青年组成“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计划分三期徒步走遍亚洲。他觉得这可能是实现自己多年来周游世界愿望的一次机会,就把在南京经营的西餐厅卖了,到上海去参加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的旅行活动。但是,等潘德明赶到上海时,步行团已经出发了。于是,他马不停蹄赶到杭州,追上了旅行团。旅行开始没有多久,就有3位团员因为难耐旅途之苦,先后离开。当步行团行到广州时,只剩下李梦生、胡素娟和潘德明3个人。在广州出境后,步行团一行3人乘船到越南海防港,因不敌炎热和旅游劳累,步行至西贡(今胡志明市)时,李梦生和胡素娟也病倒了,准备打道回府。在这种情况下,潘德明愈发坚定了徒步旅行的信念,决心把行程拉大,独自一人环球旅行。他在1931年元旦买了一辆英国产的兰陵牌自行车,越过越南边境,经金边横穿柬埔寨到达泰国,之后,沿着马来半岛南行,辗转来到新加坡,受到当地华侨英雄般的欢迎。新加坡中国领事馆为他办理了周游世界的护照,总领事还为他题词:“万里壮游”。
潘德明从新加坡乘海轮来到印度,拜会了大文豪泰戈尔。泰戈尔对他的壮举赞叹不已,赞誉他为“亚洲人的骄傲”,邀他共进午餐。还在潘德明《名人留墨集》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并赠送了一幅画稿。
《名人留墨集》是潘德明请人定制的,他在这本重4公斤的题词纪念册的扉页上写下了自己的崇高志向和坚定信念:“余此行乃以世界为我大学校,以天然配人事为我之教科书,以身闻目见,直接的接触为我之读书法,以风霜雨雪、炎荒烈日、晨星夜月为我之奖励金。德明坚决地一往无前,表现我中国国民性于世界,使知我中国是向前进的,以谋世界之容光,必欲达到目的而无退志。”
有“万金油大王”之称的著名侨商胡文虎是第一个在潘德明的《名人留墨集》上面题词的人。他写道:“我希望全世界的路都印着你脚车的痕迹。”他还慷慨解囊资助潘德明的壮游。
1933年7月,潘德明步行来到法国首都巴黎,将自己的足迹留在了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凡尔赛宫、国会大厦、巴黎圣母院、巴黎公社和社员墙等地。在巴黎,他还拜会了法国总统阿尔贝·勒布伦。正在巴黎休养的张学良将军从报上得知潘德明周游世界到达巴黎的消息后,由中国驻法国公使顾维钧介绍,在寓所和潘德明进行了热情的谈话。张学良认真倾听了潘德明讲述的旅行经历和自己的打算后极为感动,欣然挥笔疾书“壮游”二字,并赠送了一笔旅费。这天的日记中,潘德明记下了和张学良会面的情况及感想,他写道:“国人期望之殷,感人肺腑,德明自当奋勇直前,力振民族精神,雪‘东亚病夫’之耻。”
1933年11月,潘德明由泰晤士河口上岸,来到伦敦,参观了白金汉宫、西敏斯大教堂、大英博物馆和格林威治天文台。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接见了他,鼓励他“顽强地达到理想的终点”。
1934年1月,当潘德明乘坐五万吨级的“欧罗巴”号客轮到达美国纽约时,中华公所的华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会。接着,他又前往华盛顿,见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罗斯福对他的壮举赞不绝口,亲自奖给潘德明一枚金牌,送了一套美国邮票集册。临别时,罗斯福鼓励他:“荣誉,应该属于有奋斗精神的人!”
直到1937年,历尽艰辛的潘德明终于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壮举,返回上海。潘德明完成环球旅行抵达上海的次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山河,他悲恸不已,把华侨捐助的10万美元路费全部捐献给抗日前线。晚年潘德明定居上海,1976年10月在上海病逝。
潘德明这一趟环球旅行行程数万里,途经4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越无数危崖恶水,穿过许多荒野沙丘,堪称史无前例的壮举。他在国家贫弱危难之际,以个人的英雄行为,昭示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