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建设一批高能级战略平台,率先打造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等标志性创新大平台。
支持湖州、衢州、丽水等地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开展环太湖文化、旅游、体育等多领域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
加大乌镇、西塘、南浔等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力度。
加快建设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于一体的现代轨道交通体系,提升杭州、宁波、温州、金义等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突出沪杭、杭绍甬舟、沪甬、沪舟、沪湖、义甬舟以及杭州湾南岸沿湾、沿海等大通道规划布局及运力提升,着力构建长三角省际省会城市和我省省域、市域、城区一小时交通圈。
加快建设商合杭、杭绍台、杭温、金甬、衢宁、金台等铁路项目。
推进沪苏湖、通苏嘉甬、沪乍杭、杭临绩、甬台温福、黄山—金华、温武吉、衢丽、沪甬、甬舟等铁路项目。
谋划杭丽、金龙等铁路以及沪嘉、沪平、环太湖、杭绍、杭德、宁象等都市圈城际项目。适时启动沪杭磁悬浮规划研究。
推进京杭、杭甬运河航道改造提升和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提高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
以钱塘江、太湖流域和大运河等跨界河流为骨干,太湖、千岛湖等湖泊为关键节点,完善跨区域重大水利设施布局。
加快推进杭嘉湖南排、杭州湾南翼平原骨干排涝、环太湖大堤提标加固等工程建设,着力打造高标准防洪排涝安全网。
推进杭州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湖州和嘉兴太湖取水、嵊泗大陆引水等引调水工程实施,提升水资源保障水平和供给品质。
支持湖州、绍兴、舟山等地积极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
以杭绍、杭嘉、甬绍、甬舟、嘉湖五个区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建立都市区重大事项协调推进机制,积极探索协同治理新模式。
高水平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浙商大会、世界油商大会、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云栖大会、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等重大国际会议和活动,不断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面布局“云上浙江”,统筹规划建设安吉、淳安等若干超大规模高等级绿色云数据中心,搭建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多元普惠计算设施。 推动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梦想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支持云栖小镇、人工智能小镇重点打造阿里云、卫星云、物联网芯片、5G和智能硬件创新生态,支持温州北斗产业基地建设,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支持湖州、嘉兴、绍兴等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支持湖州、金华、丽水等地建设面向长三角区域的康养基地。
以嘉兴全市域、湖州市区为重点,共同构建一体化示范区紧密型联动发展区,加快复制推广一体化示范区经验,推动全方位深度融合,探索更大范围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全面践行“两山”理念,发挥安吉、长兴等地绿色产业比较优势,加强与苏皖毗邻区域生态旅游、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协作创新,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生态环境联保共治,打造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合作平台,成为长三角跨区合作、绿色发展样板区。
发挥湖州、嘉兴接沪融杭联苏通皖的区位优势,以吴兴—南浔—秀洲—嘉善、乌镇—练市等跨市域毗邻区域为重点,推进跨区域多领域一体化创新合作,共同推动G60科创走廊提升发展,构建沪湖绿色智造廊道,率先打造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