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在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等规划内容中,较为充分体现了“湖州元素”。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以上海、南京、杭州、湖州、合肥等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规划纲要在推进都市圈协调联动、联合推动跨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协同推动新能源设施建设、加强省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深化国际人文合作等方面对湖州提出了要求、做出了布局。
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强化南京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协调联动。加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促进都市圈联动发展。
加强环太湖、杭州湾、海洋海岛人文景观协同保护,强化跨界丘陵山地的开发管控和景观协调,加快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发展,加强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共同打造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
加快沪通铁路一期、商合杭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北沿江高铁、沿江高铁武合宁通道、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通苏嘉甬、杭临绩、沪乍杭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沿淮、黄山—金华、温武吉铁路、安康(襄阳)—合肥、沪甬、甬台温福、宁杭二通道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
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推动长江淮海干流、京杭大运河和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提高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
加快推进浙江宁海、长龙山、衢江和安徽绩溪、金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展浙江磐安和安徽桐城、宁国等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研究建立华东电网抽水蓄能市场化运行的成本分摊机制。
以长江为纽带,淮海、大运河、钱塘江、黄浦江等河流为骨干航道,太湖、巢湖、洪泽湖、千岛湖、高邮湖、淀山湖等湖泊为关键节点,完善区域水利发展布局。太湖流域,实施望虞河拓浚、吴淞江整治、太浦河疏浚、淀山湖综合整治和环太湖大堤加固等治理工程。
共同制定长江、新安江—千岛湖、京杭大运河、太湖、巢湖、太浦河、淀山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治理方案,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
研究建立跨流域生态补偿、污染赔偿标准和水质考核体系,在太湖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长江流域开展污染物赔偿机制试点。
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第十九届亚运会等重大国际会议展会。